当前位置: 民进网站 > 会史纵览 > 会史钩沉

雷洁琼在江西的妇女抗日救亡工作

发布时间:2025-08-11
来源:团结报
【字体:

1938年秋,雷洁琼(左)在江西农村发动妇女,宣传抗日救国。

1938年,雷洁琼(后排中)参加庐山妇女座谈会。

  雷洁琼(1905—2011),广东台山人。著名的社会学家、法学家、教育家,杰出的社会活动家,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和卓越领导人,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。雷洁琼和江西有着很深的渊源,江西是她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具体工作的起始地。在20世纪30年代,在国家和民族遭到侵略的危急关头,雷洁琼毅然放弃在大学任教的优渥生活,来到江西从事抗日救亡工作,并参与创办国立中正大学(江西师范大学前身)。

投笔从戎

  1919年,年仅14岁的雷洁琼就主动参与五四运动,并上台演讲,对当时政府的行为进行尖锐批判,对帝国主义的强盗行为进行训斥。1935年一二·九运动全面开启,她和学生们在寒风中游行,这也是当时燕京大学仅有的一位参与游行的女性教师。第二年冬天,她出任慰问团团长,带领学校师生共同来到抗战前线,慰问战士。

 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,北平沦陷,抗战全面爆发。当时正在广州探亲的雷洁琼毅然决定不再返回燕京大学执教。按照当时燕京大学的规定,教师在校任教满七年者,可到国外进修一年。雷洁琼自1931年从美国获硕士学位返国后,一直在燕京大学执教,至1937年已满6年,如果她继续在燕大任教一年,就可得到去国外进修的机会。但此刻她想的不是个人的得失,而是祖国的命运、民族的利益。她已将个人的前途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,毅然决定到江西参加战地服务工作。

办学兴刊

  1937年底,雷洁琼经江西省妇女生活改进会指导员熊芷的介绍,应江西省政府的邀请到南昌领导妇女工作。她由广州启程,沿途冒着敌机日夜轰炸的危险,几经周折,经过三天三夜艰难的旅程到达南昌。她先后担任江西省妇女生活改进会顾问、江西伤兵管理委员会上校课长和江西省地方政治讲习院妇女班主任、江西省战时妇女干部训练班主任等职。

  当时江西通过举办妇女干部训练班,培训各地妇女干部,便于深入到县乡发动群众参加抗日,六期干部训练班共培训妇女170人,其中第一、二期是雷洁琼担任班主任并主讲政治理论课,其他各期邀请进步人士主讲政治课。共产党员陈少敏曾担任革命理论和妇女运动史的讲授工作。在妇女干部训练班中,雷洁琼亲自授课,从“什么是妇女问题”到“各时代社会性的妇女生活”及“现代妇女解放思想的高潮”等,进行深入阐述,使训练班的妇女从理论到实践得到深刻教育。雷洁琼深深感到中国妇女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,她不辞辛苦,深入人民群众中,了解她们的生活,从而提出如何组织、训练这支不可忽视的抗日力量。她认为推展农村妇女运动是抗战期间的紧急任务,对于争取最后胜利有重要作用。为此,雷洁琼提出提高妇女智能、文化水平、政治觉悟和提高妇女社会地位、铲除封建残余对妇女的毒害等一系列具体的意见。其间中共江西省委输送一批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进入训练班。训练班人员毕业后,成为各县开展妇女工作的骨干。

  雷洁琼非常重视宣传工作,是江西妇女运动宣传阵地的开拓者。在她的倡导和主持下,妇女生活改进会先后出了《江西妇女》《江西月刊》《农村妇女》(月刊)及《江西妇女组训丛书》等书刊。《江西妇女》在江西《国民日报》附刊刊出,由雷洁琼亲自审稿,保证了质量。在雷洁琼的积极筹划领导下,1939年“三八”国际妇女节,《江西妇女》问世,由高景芝担任主编。这是继《妇声》(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办的《妇声》社主编的江西省第一个妇女刊物)之后又一个有影响力的妇女刊物。雷洁琼十分重视刊物的政治方向,她亲自向国内进步人士邀稿。《江西妇女》面向全省广大妇女群众,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,从理论上阐述战时推动江西妇运的意义和作用,及时报道全国妇运动态和江西开展农村妇女工作的经验。它以全省数十个县的妇女工作为基地,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,得到江西进步人士及各界妇女的好评与支持。通过《江西妇女》这个平台,进一步密切了妇女生活改进会与群众的关系,推动了各阶层妇女参加抗战救亡。在当时国统区的各省妇女刊物中,《江西妇女》别具一格,它在江西妇运中充当前哨,成为抗战时期江西妇女运动的革命园地。为适应各县组训农村妇女的需要,由雷洁琼主持编辑出版了《农村妇女抗战丛书》,丛书分为7种:《抗战常识》《卫生常识》《防空救护常识》《怎样领导妇女队》《抗战戏剧选》《抗战歌曲选》及《民族英雄故事》。这套丛书向妇女群众宣传政治常识及科学常识,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妇女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。

  自1939年《江西妇女》创刊至1941年5月离开江西,在此期间雷洁琼在《江西妇女》发表了多篇文章,论述“抗战中农村妇女问题”“抗战中妇女职业问题”“抗战中的妇女工作问题”等,指出战时妇女大众参加抗战救亡的重要性,反映妇女群众的呼声,为妇女解放呼吁呐喊。在这些文章中,雷洁琼围绕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、现状、在抗战中的作用等问题发表了深入浅出的论述,以大量的事实揭露当时中国社会对妇女的歧视及奴役,并负责为“妇女问题讲座”专栏撰稿,阐述有关妇女解放的主要问题,对当时开展妇女运动起了指导作用。

向共产党靠近

  在江西期间,雷洁琼还联合江西各界妇女组成战时儿童保育会,在永新县和赣县成立了两个战时儿童保育院,收容难童100余人。在此期间,雷洁琼同许多爱国青年合作共事,其中有不少是共产党员,甚至是党的领导干部,如周恩来、邓颖超、陈少敏、陈毅等。她在与这些共产党员交往中,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真正实行全民抗战路线,并有一整套正确的方针政策,有无数具有献身精神的党员,从而逐渐向共产党靠近,并在其影响下开展救亡工作。

  在江西期间,雷洁琼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江西妇女和各界人士的尊重和赞扬。尤其使她难以忘怀的是,1938年5月,她在庐山参加妇女谈话会时,有幸听到邓颖超所作的《陕甘宁边区妇女运动》报告,使她对解放区妇女运动的情况有了深刻了解。同时,邓颖超挚诚谦虚、坚强干练的形象给她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,成为她毕生的榜样。

  1939年3月下旬,南昌沦陷前夕,雷洁琼随江西省妇女生活改进会驻南昌留守处撤退到吉安。4月中旬,周恩来到浙东抗战前线视察途经吉安,她和一位青年同去周恩来的住处(吉安陶陶招待所)请教,受到周恩来的热情接待。雷洁琼倾诉自己对当时形势的困惑,请周恩来谈谈目前抗战形势和对敌作战的战略方针。周恩来向雷洁琼论述了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的观点,生动地阐述了当前国内外的形势,指出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光明前途,同时坚定地对雷洁琼说:只要坚持抗战,坚持持久战,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,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中国人民。第二天,周恩来又来到江西妇女生活改进会吉安办事处,看望了雷洁琼和其他几个抗日团体的同志,并询问了她们的生活状况和抗日救亡工作的开展情况。周恩来向她们介绍了抗战形势,阐述了抗战相持阶段应采取的战略方针,帮助雷洁琼等人开阔了视野、坚定了信念。

开展妇女工作

  江西省妇女生活改进会于1939年9月1日改组为江西省妇女指导处,妇女工作由社团转为政府机构,妇女工作有了固定的经费与人事编制。雷洁琼担任江西省妇女指导处督导室主任,负责督促、检查、推动各县妇指处工作。雷洁琼身为大学教授、高级知识分子,但平易近人、热情诚恳、艰苦朴素、积极工作,与妇指处普通干部打成一片,带头穿粗布衣服、着草鞋,深入农村,跋山涉水,走村串户,与农村妇女共同生活,促膝谈心,既热忱亲切教育,团结了广大妇女群众,又带动妇女干部战胜种种困难,取得不少业绩。

  自1939年至1942年,省妇指处分期在安全区建立了30个县妇女指导处,在邻战区和游击区建立了14个妇女工作队。在全省83个县中,有44个县建立了妇女工作基地,动员了10余万妇女参加抗战建国及文化教育活动,广大妇女逐渐觉醒起来,对抗战救亡作出了积极贡献。她们为前线战士捐献大量慰劳品,布鞋草鞋10余万双,寒衣900余件,毛巾2000余条,斗笠33000余个,肉、蛋6万余斤及现金225620元。

  1939年,20个县妇女指导处联合组成“三八”农村妇女战地慰劳团到粤东、浙东、赣西北及赣北前线,慰问战士。她们勇敢地离开家乡,跋山涉水到各战区为战士演出话剧,洗衣缝补。长年禁闭在穷山沟的姐妹们,不惜将自己婚嫁时的一些金银首饰捐献出来。这些感人的事迹体现了广大农村妇女抗战救国的赤诚之心。在那段峥嵘岁月里,雷洁琼和江西妇女抗日救亡大军并肩战斗。

  在江西白色恐怖的严峻时刻,雷洁琼挺身而出,营救和掩护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。1940年8月,雷洁琼由各县视察归来,应江西省政府聘请在泰和县筹办国立中正大学,任政治系教授,兼任江西省妇女指导处督导室主任。这时妇指处处长熊芷已离赣去重庆,副处长杜隆元代理处长。9月1日省妇指处成立一周年,召开第二次主任会议,在会议即将结束时,突然妇指处秘书朱剑华(国民党特务)来到中正大学见雷洁琼,装出焦急的神态说:“公安局局长黄光斗到妇指处来了,他通知杜副处长,要逮捕吉安和铅山县妇指处主任林秋平和邓惠箴,说她们二人是共产党员,杜副处长要我来请你去商量。”雷洁琼十分焦急,匆匆来到妇指处,严肃地质问黄光斗:“林秋平和邓惠箴是爱国流亡青年,她们满怀抗战救亡的热情来到江西,邓惠箴是我主持的第二期妇干班学员,青年人讲话激烈一些,是可以理解的,但是她们没有做危害国家的事情,你们为什么要逮捕她们?”雷洁琼理直气壮的言辞,使黄光斗难以应对。他又狡辩说:“根据我们的调查,她们确是共产党员,我是受上级命令来执行任务的。”雷洁琼眼见这两个进步青年被黄光斗带来的便衣特务押上汽车,而自己却束手无策,感到十分难过。这时,雷洁琼突然记起主任会议中还有几个进步青年——新淦(现新干)、丰城、兴国等县妇指处主任,雷洁琼叮嘱她们迅速返回各县,三个进步青年满怀感激之情,含泪向雷洁琼告别。

  江西白色恐怖时期,雷洁琼更是挂念远在重庆的地下党员高景芝。她是熊式辉亲自点名派到重庆参加国民党中央训导团妇干班受训的。在妇干班即将结束前,雷洁琼去信高景芝,暗示她受训后不要再返回江西,信中用暗语说:“近来江西气候恶劣,时有骤风暴雨,你身体不好,可暂勿返来。”此信是寄给桂林高景芝的清华大学同学姜平转交的。高景芝由重庆去江西,途经桂林,看到雷洁琼的信,深为感动。她即刻由桂林奔赴解放区,避免了国民党顽固派的迫害。

  1941年皖南事变后,江西省白色恐怖日趋严峻,江西省及各县妇女指导处中的地下党员大都被捕,有些人被迫转移到解放区。当时江西政治气候恶劣,1941年5月,雷洁琼被迫离开了江西前往上海。

作者:崔传鹏 肖丽萍 熊剑文
责任编辑:张歌